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十四五·十四物”系列报道之二

便民业态“入圈” 幸福生活“出圈”

人民网记者 车柯蒙 王天乐
2025年10月22日08:54 | 来源:人民网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来到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第三区百姓生活服务中心,一张贴在门口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地图,正“圈”出居民温女士便利生活的幸福半径。

“‘便民生活圈’,图的就是方便,出门走不了一刻钟,吃饭、买菜、办事都能搞定。”谈起这几年的变化,温女士感触颇深:“周边多了不少百姓生活中心和菜市场,早餐店、药店也越开越密。就连修鞋、补衣服、配钥匙这些‘小修小补’的服务,也重新回到了街头巷尾。”

愈发便利、愈发高品质的生活圈,正在全国多地“落地生根”。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2021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截至2025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涉及养老、家政、餐饮、零售等商业网点150.3万个,服务居民1.29亿人。

如今,“柴米油盐、小修小补”等兜底性、基础性服务的供给越做越好;集合生活服务、健康养老、托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越来越多。

“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不仅“圈”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也成为“十四五”时期民生蓝图逐步转化为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

“十四五”时期,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都在95%以上;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一批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民生实事,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持续的任务,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新起点。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围升级为例,9月下旬,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一老一小”,提出20项具体任务。

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从家门口这个不断扩大的“幸福圈”里,悄然蔓延。

相关阅读:

系列报道之一:从代码中看中国创新

(责编:乔业琼、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