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系列报道——
申万宏源:服务新质生产力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点击播报本文,约
胜业电气、天工股份、灵鸽股份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资本赋能下打开新的发展局面,TCL科技完成重组交割和配套融资发行,华鲲振宇、华丰科技、银河机器人、白鲸航线、无问芯穹等硬科技创业项目持续获得投资……“十四五”期间,在一系列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身影——申万宏源。其覆盖挂牌、督导、发行、研究、投资及做市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持续服务新质生产力。
“十四五” 期间,我国对于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从引导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到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引进,再到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为新质生产力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资本市场领域,监管部门积极推动注册制改革,优化上市条件,缩短上市周期,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早期创新企业的投资力度,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激发了市场对新质生产力企业的投资热情。
“我们在投资过程中,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发挥自身在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并购重组、上市辅导等全方位的增值服务。”申万宏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健向记者表示,公司与很多企业陪伴服务近三十年,深度融入企业成长的关键阶段,用资本市场专业能力化解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见证并助力一批批企业从初创走向成熟、从区域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成为企业穿越周期、持续壮大最可信赖的长期伙伴。
刘健分析说,特别是新质生产力企业,具有前期战略投入大、技术迭代周期长但价值跃升潜力强等特点,亟需“耐心资本”投入支持,直接融资因其特有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正与这类企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从市场数据来看,“十四五”期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达到31.6%。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都是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同时,随着市场对新质生产力企业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有所下降,融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为此,申万宏源发挥投行优势,精准把握政策机遇。2025年上半年迅速响应科创债新政,成功发行首批证券公司科创债;加大特殊品种债券销售力度,主承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 8 家银行科创金融债;发行 21 只绿色债、碳中和债,实际承销规模 119 亿元。
“十四五”期间,申万宏源累计服务企业融资总规模达13,675亿元,其中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融资规模达1,018亿元、服务绿色企业股权融资规模296亿元,发行绿色债券525亿元。在服务企业过程中,申万宏源以“区域+行业+产品”矩阵式发展为基础,构建了投行、投资及研究等多条线深度协同的大投行生态圈,投行由单一“承销保荐”中介角色向产业投行转型,依托内部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我们通过‘研究+投资+投行’布局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深度服务,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刘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行业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