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央行连续第九个月对MLF加量续作

人民网记者 黄盛
2025年11月26日15:03 | 来源:人民网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在11月25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万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鉴于11月有9000亿元MLF到期,当月央行MLF净投放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为央行连续第九个月对MLF加量续作。

MLF如何发挥作用?

MLF是央行在2014年9月创设的货币政策工具,其通过招标方式向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期限主要为3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质押方式发放,质押品包括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该工具通过调节中期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向“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提供低成本资金,并作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定价基准。

此前,MLF主要采用“单一价位中标”,所有中标机构均按央行设定的统一利率获得资金,2025年3月调整后改为多重价位中标,允许金融机构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和市场预期差异化投标。此举通过引入更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金向实体经济精准滴灌,最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向记者表示,MLF操作是央行调节中期流动性的核心工具,通过向银行体系注入中长期资金,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引导LPR下行,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时,MLF能精准支持关键领域,如地方政府债券接续、小微企业信贷及灾后重建,体现“财政发债、货币托底”的政策协同效应,稳定市场预期并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为什么央行连续第九个月对MLF加量续作?田利辉对此分析,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灵活精准,既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又避免了过度宽松。通过MLF与买断式逆回购组合操作,央行有效应对了市场流动性需求变化,特别是在政府债发行、信贷投放等关键时点提供了有力支持。这种“长短结合、以长补短”的操作模式,既稳定了市场预期,又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与灵活性。

对于此次1万亿元规模的MLF操作,田利辉表示,10月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需为年底地方债发行提供流动性支持;10月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将带动配套中长期贷款较快投放;11月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明显增加,需央行给予流动性支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央行持续注入中期流动性的必要性。

1万亿元的操作规模如何影响市场?“此次1万亿MLF操作规模较大,结合9000亿元到期量,净投放1000亿元,延续了央行维持流动性充裕的政策取向。”田利辉说,对市场而言,这将有效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降低融资成本,特别是有助于稳定债券市场预期,抑制利率上行空间,并为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提供资金保障,最终惠及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

也有业内专家表示,央行目前已形成固定的中短期流动性投放模式,每月5日前后开展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15日前后开展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25日开展MLF操作,这种规律性操作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预期。央行连续第九个月加量续作MLF,再次传递了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的立场。这不仅体现了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的政策要求,更通过可预期的政策行为,为市场注入积极信心,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实习生余秋苹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编:方经纶、高雷)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