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航空航天向伟明:深耕中国45年 进博会加速链接世界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上海11月9日电 (记者李栋、任妍)“进博会就像一扇大门,走进来的是世界各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走出去的是中国机遇。”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GE航空航天全球副总裁向伟明做客人民网访谈间时表示,进博会参展商数量逐年增加,开放和创新在此相遇,能够真切感受到未来就在这里,触手可及。
“1980年,企业通过零部件采购,开启了在华运营之路,今年已是GE航空航天入华45周年。”向伟明介绍,在今年的展台上,几款展品都从产品、服务等角度在讲述“中国故事”,并通过一面历史墙,展示着公司45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记录着发动机引进并交付中国航司的重要时刻。“整个展台打造成了讲述‘中国故事’的窗口。”向伟明说。
进博会是签约平台。向伟明介绍,GE航空航天与东航、厦航、珠海摩天宇在内的多家客户和合作伙伴签订了总额近2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50亿)的订单。
“这是我们深耕中国、服务客户,与中国民航共成长的有力见证,也再次证明了进博会这一平台的重要性和它的溢出效应。”向伟明说。
45年,既是时间跨度,又是奋进历程。“这是GE航空航天扎根中国、与中国民航业风雨同舟、共同成长的45年。”向伟明感慨:“45年里,我们从产品、服务和人才培养3个方面取得了成果。”
产品方面,GE航空航天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航空制造商之一,不断地把最新产品与技术引入中国,目前在中国服务60多家航空公司,在役发动机超7800台。
服务方面,建立完整的维护、维修与大修服务体系,以独特的开放式维修网络,覆盖在中国使用的GE/CFM发动机型号。此外,在上海设立的全球机队支援中心,提供发动机远程监控,发动机监控算法开发,可实施7×24小时全天候技术支援。
人才培养方面,企业不仅培养技术人才,也培养航空业的商业精英。当前,在中国已拥有超1400名员工,本土人才占比99%。与多方合作建立的四川广汉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已培训遍布中国乃至全球航空领域的17000余名航线维护工程师。
站在进博会的舞台,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人工智能话题越来越热, GE航空航天正在全面拥抱AI。”向伟明表示,企业通过先进发动机创新技术,为下一代航空发动机做好技术储备,真正地打造未来航空。
“进博会的收获是沉甸甸的:既有合作项目的‘厚度’,更有彼此信任的‘广度’。这是我们与中国民航事业共赢未来的坚实一步。”向伟明说。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