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济群: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 探索协同创新生态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南京10月27日电 (记者欧阳易佳)“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高效的协同创新生态。”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南科院”)院长戴济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单打独斗已无法适应解决复杂水问题的需要,必须构建开放包容、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多种协同,积极谋划创建有关水网建设创新中心等平台,旨在汇聚全国优势力量,攻克国家水网建设运行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通过平台共建,实现人才共享、设备共用、课题共担、成果共创”。
戴济群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科技创新,核心要素是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协同。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申报和实施中,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动牵头或积极参与,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参与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创新联合体。在数字孪生流域、重大水工程建设运维等项目中,我们联合高校开展前沿技术和模型研究,联合企业进行技术装备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形成了从理论创新到技术开发再到工程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
“我们依托院属科技企业集团、中试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戴济群介绍,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开发、作价投资等多种方式,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定期梳理发布成熟适用技术目录,积极参与行业科技成果推广活动,推动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共用。
戴济群说,具体到实践,南科院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研发“汇湾”数字孪生超融合一体机,与流域机构、高校合作开展太湖、磨盘山水库等数字孪生项目建设。南科院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紧密合作,为引江济淮、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平陆运河等工程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
戴济群表示,面向未来,南科院将继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可持续的协同治理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围绕国家水网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节水产业培育等重大方向,布局建设一批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中心或联盟。
“我们相信,通过构建更加高效的协同创新生态,必能加速水利科技创新步伐,更快更好地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更强大的科技引擎。”戴济群说。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