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报告显示:深化开放创新合作 推动聚变能共研共建共享

2025年10月16日18:07 | 来源:人民网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杜燕飞)作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发展方向,聚变能与裂变能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原料资源丰富、放射性污染低、固有安全性好等优势,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国家原子能机构日前在世界聚变能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国际大会上发布报告显示,我国与全球50多个国家140余家核聚变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发布聚变能领域首个ISO国际标准聚变堆热氦检漏技术,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设立全球首个“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助力聚变能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确立了“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发展策略近年来,我国先后建成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3号(HL-3)。

“‘东方超环’实现了电子温度1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中国环流3号’突破了离子和电子温度‘双亿度’。”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介绍,中国“玄龙-50U”“洪荒-70”“SUNIST-2”等中小型聚变实验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CRAFT)、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等大科学工程装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报告显示,作为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计划的关键合作伙伴之一,中国高质量实施所承担的18个关键部件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以及核心设备的安装任务。

“今年,中方主导的ITER核心安装标段真空室模块组件成功吊装入位,中方研制的ITER磁体支撑系统、包层屏蔽模块、磁体馈线系统、磁体冷态测试杜瓦(MCTB)等大型装备部件如期交付完成,助力ITER计划推进实施。”单忠德说。

报告认为,聚变能技术正从科学研究向工程实践和商业应用的目标加速迈进。中国将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积极推进聚变能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国际化开放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夯实创新基础;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安全保障;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交流互鉴;深化国际合作,完善治理体系。

据介绍,“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牵头,联合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的核领域专家、学术组织及企事业单位,以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科技创新、产业牵引为抓手,深化聚变技术协作。

(责编:郝帅、高雷)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报告显示:深化开放创新合作 推动聚变能共研共建共享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杜燕飞)作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发展方向,聚变能与裂变能相比,具有能量密度大、原料资源丰富、放射性污染低、固有安全性好等优势,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国家原子能机构日前在世界聚变能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国际大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与全球50多个国家的140余家核聚变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发布聚变能领域首个ISO国际标准聚变堆热氦检漏技术,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设立全球首个“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助力聚变能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丹纳李雯:锚定湖北深耕创新 链接中欧轨道交通新未来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任妍、栗翘楚、谢兴良)10月15日,以“支点湖北 智链全球”为主题的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论坛期间,丹纳中国区总裁、丹纳列车连接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雯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本届论坛规格与参与热度再升级、朋友圈拓展、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热点话题,丹纳致力于通过产品设计模块化、供应链本土化、业务模式合作创新三大实践助力中国轨道交通提质增效,同时依托湖北枢纽优势,进一步深化本地供应链合作,积极关注欧洲货运铁路数字化项目的进展,为推进中欧产业链接开创新的机遇。…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