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以数字化转型探索公司“智”理新路径


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杜燕飞)“数智经济时代,公司治理产生了新变化和新趋势。”“人工智能将赋能公司治理。”近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5公司治理国际会议上,参会嘉宾表示,公司治理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绿色发展化的趋势,实现从约束、赋能到共创的转变。人工智能(AI)、大数据、脑科学等新技术,将对公司治理发挥智能变革作用。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石。”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表示,卓越的公司治理是资本市场繁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金融强国的保障。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说,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自2001年创办以来,成为了我国公司治理领域实践与理论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最基础的,也是最底层的逻辑。”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超过5400家,如何科学评估这些公司的治理水平是业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表示,我国公司治理“边际提升”效应显著减弱,进入突破“天花板”的关键转型期。
会上发布的2025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和绿色治理指数显示,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总指数为64.94,仅较去年增长0.07,为近五年最小增幅。
绿色治理(ESG)作为可持续发展核心议题,成为本次会议的焦点。2025年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指数达59.10,较2024年显著提升,样本覆盖2469家上市公司。李维安介绍说,国有控股公司绿色治理水平高于民营控股,科创板表现最佳,但金融机构绿色治理滞后,且普遍存在高管团队绿色人才短缺、实质性量化数据披露不足等问题。
参会嘉宾表示,公司制度、资本市场及公司治理的演进是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网络化、复杂化、边界扩大以及虚拟化发展的过程。未来公司治理应该适应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绿色发展化的趋势,实现从约束、赋能到共创的转变。
AI技术如何重塑公司治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指出,数据要素的可连续消费性和在消费中的增值性,决定了数据的第一生命是“利用”。产权的受限程度取决于数据内容的敏感性,除涉及隐私和秘密外,第一位的要求是公开。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提出,当前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深刻改变企业组织形态、运行模式与决策机制。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已融入数字化治理要素,有助于推动企业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治理架构,实现治理能力跨越式提升。
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认为,数字技术赋予了公司治理新效能,要解决好规范决策、控制风险和价值创造。更重要的是,数字化能够为公司治理提供7x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分析。数字技术能够为公司治理提供精准导航,为防范风险筑牢屏障。
“AI正在重塑董事会的决策机制,从经验决策向数据智能决策进行转变。”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刘晓星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推动应用场景上“新” 能源行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
- 走进北露天煤矿,数台无人驾驶矿用宽体车在煤海中穿梭,井然有序地进行土岩运输工作,采、运、排全流程实现了无人运输作业;走进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上下料自动工作站完成码垛,激光导引式AGV转运机器人忙碌地来回穿梭……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表示,到2027年,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挖掘十个以上可复制、易推广、有竞争力的重点示范项目,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 当前,我国能源领域已形成了场景覆盖广泛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