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兴业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报:经营业绩稳中提质 

2025年08月29日19:44 | 来源:央广网222
小字号

原标题:兴业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报:经营业绩稳中提质 价值银行建设初显成效

  8月28日晚间,兴业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报。29日,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半年,面对复杂形势和多重挑战,兴业银行锚定价值银行目标,持续提升“战略执行、客户服务、投资交易、全面风控、管理推动”五大能力,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经营业绩符合预期。

  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总资产达10.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实现营收1104.58亿元;实现净利润431.41亿元,同比增长0.21%,增速较一季度由负转正;不良贷款率1.08%,与一季度持平;拨备覆盖率228.54%,保持充足水平,资产质量整体稳定。

  业绩稳健彰显经营韧性。兴业银行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动力,也得到了市场广泛认可,在英国《银行家》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升至第14位,综合表现位列中资银行第2位;明晟(MSCI)ESG评级保持AAA级,是一家连续六年获得最高评级的境内银行。

  “五大特征”日益凸显 价值银行建设稳步前行

  上半年,兴业银行继续锚定价值银行目标,持续提升五大能力,“盈利能力强、客户合作深、风险成本低、业务结构均衡、经营特色鲜明”的价值银行五大特征日益凸显,努力为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从“盈利能力强”看,营收降幅收窄、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上半年,兴业银行较好平衡“扩面与挖潜、负债与资产、表内与表外、风险管控与短期逐利”四组关系,上半年营收降幅2.29%,较一季度收窄1.29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增长0.21%,增速较一季度由负转正。

  其中,备受市场关注的息差收窄呈收敛趋势,净息差1.75%,较2024年下降7BP;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0.75亿元,同比增长2.59%。同时,坚持增收节支,有效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减值计提同比下降12.19%,有效管控成本费用,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0.22%。

  从“客户合作深”看,客群基础夯实、经营能力提升。上半年,兴业银行持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较好平衡扩面和挖潜的关系,产品交叉营销得到加强,实现客户质量提升、规模增长。截至6月末,企金客户突破16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26%。其中,企金潜力及以上客户、价值客户分别增长5.57%、6.32%。零售客户数1.12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63%,其中双金客户(包括白金、黑金客户)增长8.34%。基本实现境内主要行业的同业法人客户合作的全覆盖。

  从“风险成本低”看,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重点领域风险收敛。上半年,兴业银行全面推进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6月末不良贷款率与一季度持平,关注贷款率1.66%,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同时,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对公房地产、信用卡新发生不良均同比回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无新发生不良,制造业、零售经营贷风险有所上升,但整体可控。

  随着大额风险得到化解,减值营收比为27.27%,同比下降3.08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夯实,拨备覆盖率228.54%、拨贷比2.46%,保持合理区间;实现集团账销案存清收65.04亿元。

  从“业务结构均衡”看,资产负债结构有所优化,重点区域贡献提升。上半年,兴业银行持续锻长板、补短板,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资产端,更加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截至6月末,客户贷款余额5.9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1%,重点投向五篇大文章、高端制造业领域,绿色贷款、科技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5.61%、14.73%、11.83%,均高于贷款整体增速;负债端,客户存款余额5.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0%;存款付息率1.76%,较上年全年下降22个基点,其中,零售存款余额达1.72万亿元,站稳股份行第2位。拓存款、优结构、降成本战略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在提升资产与负债匹配性的同时,兴业银行也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区域贡献实现提升,13家重点区域分行贷款占比为54.35%,较年初提升0.95个百分点。同时,深化“区域+行业”策略,全国区域重点行业(区域工业营收前十大行业)实现贷款新增1084亿元,较年初增长15.2%。

  从“经营特色鲜明”看,“三张名片”保持特色、新兴领域加速培育。上半年,兴业银行继续擦亮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绿色金融贷款余额1.08万亿元,保持股份制银行第1位。零售AUM达5.5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理财管理规模2.32万亿元,保持市场第2位。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4334.13亿元,市场排名第2位;并购贷款余额2931亿元,位居股份制银行第1位;境外债券承销规模32.17亿美元,位列中资股份制银行第1位。

  在巩固原有优势基础上,抓紧筹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加快将科技金融打造成“第四张名片”。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11万亿元,位列股份制银行第1位,较上年末增长14.73%。

  随着数字化转型从建设期走向收获期,兴业银行全面打响“体验之战、敏捷之战、智能之战”三大战役,加速从“数字兴业”迈向“智慧兴业”。以“智能之战”为例,兴业银行正在构建“6+X”AI能力体系(6大平台+X场景应用),打造12类AI应用范式,让“AI人人可用、人人都用AI”。

  “五篇大文章”泼墨生“金”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上半年,兴业银行深入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主动化“国之大者”为“行之要务”,把握经济发展主旋律,将做好“五篇大文章”与擦亮“三张名片”、打造“数字兴业”融合推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做强科技金融,激发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上半年,兴业银行积极融入“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深化搭建科技金融“1+20+150”经营管理体系,成立总行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20家科技金融重点分行,计划挂牌150家科技支行。目前首批50家科技支行挂牌运行平稳,科技金融专业化经营底座进一步筑牢。

  绿色金融、投资银行、园区金融与科技金融有着较强的业务协同性。兴业银行将园区作为科技金融主战场,发挥绿色金融、投资银行等专业优势,持续完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截至6月末,科技金融客户34.4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07%;科技金融融资余额2.0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8%;贷款不良率0.97%,低于企金贷款平均水平,资产质量保持良好水平。

  做优绿色金融,厚植新质生产力绿色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上半年,兴业银行持续推动将“两山”理念融入产品与服务创新实践,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拓宽绿色金融服务覆盖面,推进“绿色+产业”深度融合。截至6月末,绿色金融客户8.65万户,较年初增长20.36%;绿色金融融资余额2.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71%;绿色贷款不良率0.57%,低于企金贷款平均水平,资产质量保持良好水平。

  聚焦降碳减污重点领域,“降碳”领域绿色融资余额增长13.65%至14451.08亿元,“减污”领域绿色融资余额增长20.09%至5851.49亿元。

  做实普惠金融,为新质生产力筑牢社会公平基石。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激发市场活力和大众创新创业潜能。上半年,兴业银行围绕“产品线上化”和“场景数字化”两条主线,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截至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户数24.36万户;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849.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2%;积极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显效,投放贷款超3400亿元。

  推广金融特派员机制,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让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向乡村下沉、向农民延伸。截至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5294.02亿元,较年初增长7.31%;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588.66亿元,较年初增长5.82%。

  做深养老金融,增进新质生产力民生福祉。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发展壮大银发经济,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上半年兴业银行立足自身优势,推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板块融合发展。

  截至6月末,60周岁及以上客户1086.43万户,较年初增长6.75%;综合金融资产超1.1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73%;个人养老金开户数719.14万户,排名同业前列;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3.30亿元,较年初增长4.86%。

  做好数字金融,打造服务新质生产力新形态。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和内涵。上半年,兴业银行坚持“科技兴行”方略,夯实信息科技底座,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在科技金融方面,依托“数据+模型+系统”技术持续迭代“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通过“技术流”累计审批金额4970.09亿元,投放金额2128.42亿元。在绿色金融方面,双碳管理平台已录入4.9万户企业碳账户,518.72万户个人碳账户,为碳金融创新、碳资产交易提供有效支撑。在普惠金融方面,智慧市场系统已在超250家专业市场上线,对接专业市场超400家,全场景融资余额超340亿元。在养老金融方面,进一步畅通线上服务渠道,推动数字化养老规划,丰富老年教育、文旅消费、社交活动等方面的金融供给。

(责编:曹淼、李源)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