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率达29.6% 塑料餐盒回收再生调研报告发布

人民网北京5月9日电 (欧阳易佳)日前,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联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等发布《2023—2024塑料餐盒回收再生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聚丙烯(PP)塑料餐盒回收再生水平显著提升,2023年回收率达29.6%,接近全国废塑料31%的平均回收率,远超低值塑料包装16.3%的平均回收率,已形成“企业主导+政企协同+技术驱动”的中国特色治理模式。
报告显示,2023年,包括餐饮外卖外带、堂食用餐及打包等场景在内,消费后回收再生量达40万吨,较2020年增长60%,回收率从23.3%提升至29.6%。
从物质流向看,40%的废弃餐盒来自社区生活源,60%来自工商业综合体;再生材料中,29%应用于包装行业,15%、13%、12%分别进入汽车、电子电器、家居领域,高值化应用占比较2020年提升6%,打破传统低端应用局限。
“PP餐盒回收从‘低值难收’到‘规模再生’,得益于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三重驱动。”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表示,2023年行业回收再生量突破40万吨,标志着塑料餐盒回收进入“产业化提质”新阶段。
报告指出,2023—2024年,再生材料需求增长与产能分布趋于广泛、回收基础设施与收运体系完善、垃圾分类制度尤其是低值可回收物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回收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这四大驱动因素不断激活塑料餐盒回收产业链。
“目前,在回收端,‘自发分散型’‘企业主导型’‘两网融合型’三种模式共存,企业主导型发展势头显著,未来有望通过整合个体从业者、跨区域扩张推动产业升级;在再生端,餐盒再生材料的高值化应用取得长足进步。”王永刚说。
报告同时指出,行业仍面临三大挑战:全国统一回收标准缺位、餐盒设计复杂化增加回收难度、公众参与度不足。
为此,报告建议,推动生态设计,从源头优化回收属性。制定“易回收易再生”设计标准,鼓励单一材质、透明化餐盒,限制伪降解材料;建立评估和管理机制,避免环保名义下的“逆向选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