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美好生活体验官:都江堰“好水”助推饮料产业升级

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 赵晨 谢欣良
2025年05月08日10:1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春日渐暖,四川都江堰的饮料食品产业园区内机声隆隆,多家智能制造工厂开足马力抓生产、拓市场,勾勒出“天府好水”产业集群的蓬勃图景。

作为成都平原优质水源地,都江堰以经济开发区为主承载地,重点招引包装饮用水、低糖茶饮、功能饮料等生产项目,目标3年内形成“研发—生产—转化”全产业链,培育“百亿级”饮料食品产业集群。

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当地已签约8个链主项目,协议投资超百亿元,叠加20余条本土“天府好水”生产线,初步构建起“龙头引领、配套协同”的绿色产业生态。

在这样的产业底色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为生态“好水”变成经济“活水”注入新动能。近日,《美好生活体验官》栏目走进位于园区内的元气森林四川工厂,在生产一线感受“智造”脉动。

从传统工厂到智慧工厂的跨越,首先体现在效率提升的具象化呈现:一支PET瓶坯经过模腔内高压吹塑、无菌灌装、智能旋盖等一系列生产工序,蜕变为成品。

“我们采用吹灌旋一体式设计,灌装速度达每小时43000瓶,单条产线月产能突破100万箱。”工厂负责人冉兵介绍,通过“智改数转”,4条生产线今年月产量已超300万箱。

这样的效率提升如何实现?

冉兵举例称,在注塑车间,每台智控注塑机以每分钟766支的速度产出瓶坯,原料损耗率降至0.01%以内,智能制造系统驱动快速换模,产线5小时内完成品类切换,SKU切换速度得到大幅提升。

这些技术突破,正是饮料行业从“大规模生产”向“柔性制造”转型的缩影。同时,一座智慧工厂不仅要实现“智能+”,还要做到绿色低碳。

据了解,元气森林四川工厂光伏屋顶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6000吨,可实现50%生产用水资源化利用。“生产线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展示窗,制造过程本身就是品牌价值的延伸。”冉兵表示,这种将绿色理念贯穿生产全流程的实践,也是制造业对绿色发展的探索。

与传统工厂的封闭生产不同,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家智能制造工厂还被打造为“生态旅游工厂”,将注塑、灌装、包装等核心环节展现出来,参观者可透过玻璃近距离见证原材料到成品的智造蜕变,这种全景开放的工业旅游设计既强化了生产透明度,又构建了消费端的品质信任闭环。

同时,智能制造工厂的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持久战”。

“如今,AI视觉检测、柔性生产等技术已经成为标配,企业竞争正从单一产品力转向‘新质生产力’,通过透明化生产构建消费者信任,将制造过程转化为品牌资产。”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刘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改善客户体验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一大亮点。”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表示,食品饮料企业要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必须从根本上重视产品品质,这涵盖了产品研发、供应链把控以及生产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

唐彬森认为,只有以高品质产品为核心,企业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助力消费提振,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回归产品本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价值,是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也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刘旭还透露,当前行业正面临多重变革机遇:药食同源原料开发、慢病人群功能性饮品、儿童及老年细分市场、压力场景功能性饮料等领域潜力巨大;而AI在原料配送、配方研发等前端环节的应用,以及合成生物学技术的探索,将成为下一阶段技术升级的重点。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