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标准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财经故事)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锤音”落地,总量200万立方米、金额2.28亿美元的辐射松原木采购意向合同达成!
在本届进博会上,国内大型原木贸易企业江苏苏豪中锦发展有限公司与新西兰木材供应商富存纳林业有限公司签订合约,继2024年之后二度合作。“国内市场循环更畅通,今年我们进口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苏豪中锦公司鸿协公司总经理张若凡说,目前公司还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展开农林产业相关合作,年贸易额达5000万美元。
苏豪中锦业务的增长得益于一个期货新品种的上市。2024年11月,原木期货、期权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为苏豪中锦这样的贸易公司带来了新利好。长期以来,我国原木现货市场存在测量标准不统一、操作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南北方在原木长度、径级的测定上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地区的木材商容易因此产生纠纷,也制约了木材行业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期货作为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有着天然的“标准”属性,能够助力破除不同地区市场间标准不同的卡点堵点。
“我们通过科学设计原木期货交割质量标准,推动南北方原木体积测量标准统一,解决同一原木检尺差异最高达10%的难题,促进消除区域贸易纠纷。”大商所有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原木期货的成功上市,推动这个年加工产值超过2万亿元的产业加速迈向规范化。
“因为各地标准不统一,以前销往不同地方的木材要适应不同的测量方式,原木期货上市后,相当于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标尺’,使得各地从独立的度量模式向期货交割标准靠拢,我们的加工和检测成本都降低了。”张若凡介绍。同时,作为贸易企业,本来要承受上下游两头的价格波动风险,如今有了原木期货和期权,企业有了风险对冲的工具,能够更稳健地经营。
如今,苏豪中锦不仅是原木贸易商,还成为原木期货交割库。“今年7月,我们迎来了原木期货上市后的首个交割月,完成85手交割出货。”张若凡说,依托期货交割质量标准清晰、客观、可量化、可检验的特点,一年来能明显感受到标品货物具备更高的流动性。此外,苏豪中锦还在期货交割过程中引入了机器检尺,以智能化的手段降低检验误差,在更好保障买卖双方权益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除了原木品种之外,再生钢铁原料领域标准化难题同样迎来突破。再生钢铁原料因来源复杂、分拣技术良莠不齐,长期面临品质差异大、分类混乱等挑战。为了攻克期货合约设计中的标准化难题,大商所深度参与国家标准修订工作,推动技术指标完善,进一步提高了检验各环节的规范性和便利性。在《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修订中,混料交易、夹杂物检测、检验组批等三项技术指标吸纳了期货市场的建议,推动了期现货标准的统一。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的大市场,而是要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基础,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近年来,大商所稳步推动符合条件的商品期货期权品种纳入对外开放品种范围,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交易,并通过结算价授权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实践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开放路径,助力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国际价格和标准制定的影响力,服务双循环格局。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4日 18 版)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