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得住”到“管得好”(财经观)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从“管得住”到“管得好”,既要注意“一放就乱”,也要防止“一管就死”,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形成强大合力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
从过去要求“管得住”到现在提出“管得好”,一字之变,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为了更好理解“管得好”的重要性,我们不妨先从一个“拍黄瓜”的故事讲起。
因为超范围经营,上海曾有多家餐饮店销售“拍黄瓜”等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拍黄瓜”管住了,却也“管死了”。数据显示,2023年在上海,有职业举报者以“无证拍黄瓜”为由向1372家餐饮店提出高额索赔。
去年以来,从国家层面到上海市级层面,先后出台给“拍黄瓜”等简单食品制售行为优化许可的规定,减轻了小型餐饮店的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
这项“微改革”,彰显了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的要求:既要注意“一放就乱”,也要防止“一管就死”,该放给市场的就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就要管好、管到位,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
实践证明,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就越有效。既“放得活”又“管得好”,要求政府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不断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完善市场规则并带头遵守规则,着力矫正市场失灵,规范竞争秩序,使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大舞台。有所不为,就是要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防止对微观主体活动的不当干预,不搞地方保护主义和自我小循环。
要把市场“管得好”,首先需管住“政府之手”,为其设立必要的制度规范。
出台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近年来,我国在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出台了一批配套政策,废止、修订和纠正了一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顺应了人们对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期待。
从“尔滨热”、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到首发经济、冰雪经济蓬勃兴起,再到“老三样”焕新机、“新三样”展优势,无不是政府在市场热点基础上改善当地市场条件、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是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的缩影,也进一步证明“管得好”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从“管得住”到“管得好”,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密切结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谋划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把“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既是对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总结,更是应对未来挑战、开辟发展新局的关键所在。“十五五”时期,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形成强大合力,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有效市场是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石。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形成“有效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十五五”时期,我国将聚焦重点难点集中攻关,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改革举措,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努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有为政府是市场有效运行的保障。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实现“有为政府”的基本要求。“十五五”时期,我国将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挥好产业、价格、就业、消费、投资、贸易、区域、环保、监管等政策作用,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健全预期管理机制,优化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
展望“十五五”,把握“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法,“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才能密切配合,共同弹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4日 18 版)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