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实际使用外资约占全国1/6,现有外资企业4.3万家——

江苏塑造更高水平开放新优势(活力中国调研行)

本报记者 邓建胜 徐红梅 王伟健
2025年11月22日05: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在江苏,中德(太仓)产业合作示范区展厅里,一张布满星标的地图引人注目:数百家德资企业在此集聚,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扬州海沃机械数字化中心大屏上,设备运行数据实时变化,我国研发的环卫解决方案正为世界多地提供服务;常州梅特勒托利多一家工厂里,精度达0.01毫克的电子天平行业领先……

  一个个生动案例,描绘出外资在江苏发展的新图景:从单点投资走向产业集群,从生产制造迈向研发总部,从“外国研发、中国制造”跃升为“中国研制、全球销售”。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江苏着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新优势,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不断创新吸引外资的新方式新举措,进一步加大外企利润再投资支持力度,有效稳住外资基本盘;大力引进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鼓励优质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积极参与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稳量与提质两手抓,利用外资从“单点落地”到“链式共生”

  “要造一辆汽车,七成零部件不出太仓就能配齐。”太仓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德资企业中约七成聚焦汽车产业链,形成“一条马路集聚一条产业链”的生态。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江苏多年来深耕开放平台、优化产业生态的成果。目前太仓已吸引超560家德资企业投资,累计投资超60亿美元。德国前十大机床企业中有6家、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中超60家在此扎根。

  “方圆4公里范围内聚集40多家外资企业,坐一趟公交车,几乎能把新能源汽车的电驱系统配齐。”中德(太仓)产业合作示范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罗银说。

  这种抱团发展并非孤例。无锡高新区综保区,3.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70余家外资企业,产出全球14%的存储芯片、20%的机械硬盘、20%的贴片式陶瓷电容和15%的光电转换元器件;扬州广陵经开区,吸引13家欧洲“隐形冠军”企业构建起液压产业链;盐城经开区,现有外资企业421家,其中韩资企业258家,实际利用外资超45亿美元。

  目前,江苏已建成26家省级以上国际合作园区。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江苏累计吸引制造业外资375.8亿美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的36.2%,高技术产业外资占比持续提升。

  集聚水平不断提升,从投资“制造车间”到深耕“创新大脑”

  “十四五”以来,江苏实际使用外资约占全国1/6,现有外资企业4.3万家。如果说产业集群是外资扎根的“根系”,那么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的设立,则是其向上生长的“主干”。

  作为荷兰海沃集团全球四大基地之一,海沃机械(中国)有限公司不仅占据全球自卸车液压系统40%的市场份额,更成为该集团唯一的环卫装备研发中心。

  “我们不再只是生产,而是在中国研发,为全球提供解决方案。”公司董事长章兴兵介绍,由扬州研发团队设计的“口袋公园+地下垃圾转运站”模式,已在多国落地,成为城市更新的样板。

  随着中国市场和产业的发展,外资企业不再只满足于建立生产基地,而是不断将研发中心、区域总部、核心业务等向江苏倾斜。江苏已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423家,“十四五”以来新增12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他们不只是留下来了,还愿意把赚到的利润继续投资。”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倪海清说,江苏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三年行动计划,形成政策引导、涉税服务、多元保障的一揽子支持方案。

  通过把握外资企业转型发展需求,迭代完善外资总部政策,制定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管理办法,江苏先后培育认定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开区和无锡高新区等3家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十四五”以来认定128家外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外资总部户均纳税1.6亿元,高于外资企业平均水平。

  创新反哺,从“技术输入”到“双向赋能”

  在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电池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电解液灌装精度需要控制在10毫克以内。而承担这个称重任务的,便是常州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研发的高精度检测设备。这家公司生产的电子天平,能精确到0.01毫克,达到目前行业顶尖水平。

  这家深耕中国38年的外资企业,曾是“国外研发、中国制造”的典型。如今,其在中国设立3个研发中心,研发投入占营收7%,其研发的高精度检测设备已销往全球市场,成为“中国研制全球销”的典范。

  这种转变背后,是外企对中国市场角色的重新定义。近10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给太仓德企带来新的机遇。舍弗勒太仓基地相关负责人坦言:过去是“师傅带徒弟”,如今在舍弗勒中国工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技术,已能反哺全球其他工厂。自2015年转型新能源以来,舍弗勒在太仓接连落地新能源一期、二期、三期项目,其中国产技术已应用于全球产品线。

  面对中国市场快速迭代的需求、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优秀的人才资源,外资企业纷纷将核心研发功能转移至江苏。“中国不再仅仅是市场,更是创新策源地。”菲尼萨无锡公司供应链总监颜俊说,公司不仅扩建产能,更将高功率激光器维修中心转移至无锡,依托本地供应链和人才优势,服务全球客户。

  而在不远处的捷普电子(无锡)有限公司,不仅建成了集研发、原型试产、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同样还是通信基站信号单元的全球维修中心。公司物流高级经理方剑峰自豪地说:“我们维修的是高价值设备,目前承接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的维修业务,年营收额已达1500万美元。”

  原产国外的设备选择落脚无锡“把脉问诊”,既体现出中国工业的综合实力和保税区的优势,也让人们通过全球化服务看到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环节的参与者与塑造者。

  今天的江苏,已不仅是外资的“成本洼地”,更是“创新高地”;外企也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单元”,而是“创新伙伴”和“全球节点”。这片土地上的开放与创新,外资的蝶变发展,正成为“活力中国”的亮丽注脚。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我们坚持稳量与提质两手抓,在稳外贸稳外资上勇争先,力争为全国作出更多贡献。”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

  (本报记者王瑨、白光迪、韩文鋆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2日 01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