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子芯片能将单色光转为三色光
可作为量子计算和高精度测量新工具
2025年11月21日08:54 | 来源:科技日报
222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张佳欣)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光子芯片。这种光子器件可将单色激光光源被动转换为红、绿、蓝三色光,无需任何主动控制或反复优化即可稳定工作。这一突破技术为研究量子计算、高精度频率测量及光学计量提供了新工具。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杂志。
传统光子器件虽可捕捉和操控光子,实现光子流的分离、引导、放大和干涉,但功能有限且难以批量稳定生产。与普通棱镜只分解光色不同,芯片如果能直接产生输入光中原本不存在的新频率,不仅节省额外激光器占用的空间和能量,还能产生目前尚不存在的光频率。
实现这一功能依赖特殊的非线性光-物质相互作用。但非线性效应非常微弱,为增强效果,科学家使用光子谐振器让光在芯片中循环多次,弱效应叠加即可形成明显效果。不过,单一谐振器生成多种频率仍存在局限。
此前,团队提出使用微小谐振器阵列协同工作的方法,通过数百个微环组成的阵列放大非线性效应,引导光沿边缘传播,并可将脉冲激光转化为多频率光。在最新研究中,团队发现阵列本身就能提高频率转换的成功率,无需主动调节。实验显示,6块同一晶圆上的芯片在输入标准190THz激光后,均产生二、三、四次谐波光,对应红、绿、蓝三色光。而3块单环芯片即便使用嵌入式加热器,也仅一块在有限条件下产生二次谐波。
团队表示,阵列中小环和“超环”之间的不同循环速度,使光在芯片中更容易满足转换条件,相当于被动实现匹配。随着输入光强度增加,芯片还能生成更多频率光,类似此前的多频率光效果。
这一方法对光学计量、频率转换和非线性光学计算中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无需主动调节即可高效工作,为芯片光源的多功能、批量化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责编:刘橦洁、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保险业投资超4300亿元服务乡村振兴
- 人民网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杜燕飞)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保险业为乡村振兴投资超4300亿元,同比增长50%;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6800亿元,同比增长17%;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存量资金8800亿元,同比增长107%。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报告》显示,从风险保障看,2024年,企业财产保险提供保险金额159.65万亿元,赔款支出331.92亿元;货物运输保险提供保险金额85.69万亿元,赔款支出167.29亿元;科技活动主体签单42.44亿件,赔款支出177.28亿元;保险业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
- 评论
- 关注
推荐阅读
打开客户端体验更多服务
打开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