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中国汽车迎核心窗口期——记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南国风光别有天,冬来依旧绿无边。承前启后开新局,继往开来谱华章。
在“十四五”规划行将圆满收官、“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局,全党全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11月18日,由中国汽车报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展望“十五五”巩固车优势(以下简称“平行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来自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代表、行业团体及整车、供应链相关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回顾与总结“十四五”中国汽车产业跃迁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纵论与展望“十五五”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巩固、强化“车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高质量“车动能”。
把握“十五五”汽车产业发展核心窗口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统筹发展与安全等核心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产业将如何践行使命,再上新台阶,是行业的共同课题。

“中国汽车产业走过不凡的‘十四五’,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平行论坛现场,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汽车报社社长、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谢戎彬在致辞中表示,“‘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统筹发展与安全等核心目标。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战略机遇期,也将为建设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贡献特有的力量。‘十五五’新征程上,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凝聚共识,踔厉奋发,中国汽车产业一定会发挥新优势,谱写新辉煌。中国汽车报也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舆论力量’”。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德载厚资本董事长董扬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十四五”期间,依托特大市场规模优势、最全产业链优势、成本与效率优势、创新资源与环境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中国汽车产业由“跟跑”进入“并跑”阶段,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领域已进入世界前列。“十五五”期间,除了电动化和智能网联领域,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眼界要更开阔,还应继续重点关注和挖掘工艺与材料、基础技术与共性技术研究、智能底盘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创新空间。

谈及“十五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扮演的角色,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院长赵福全判断,“十五五”将迎来中国汽车确立在全球汽车产业主导地位的核心窗口期。“在这期间,中国汽车产业竞争也将迎来优胜劣汰的高速洗牌期,企业竞争范式将由单一产品竞争向生态体系竞争转变。面对新的产业拐点,企业必须抓住未来‘新汽车’机遇,而属地化、跨领域合作是关键,区域化的生态建设不是全球化的替代,而是产业实现协同创新、保障合作效率的必须。站在历史巨变拐点上的中国汽车产业,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抓住‘十五五’关键窗口期,进行战略布局,真抓实干,确立中国汽车产业在世界汽车产业新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他说。

安全是支撑汽车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汽车产业践行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质量强国的过程中,都需要安全的保障。“‘十五五’期间,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安全是基线和底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董红磊在主旨发言中提出,“未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推进汽车产品安全监管相关的政策创新、管理创新,针对新问题、新情形逐渐增多的情形,联合相关主管部门建立监管制度,从安全监管的角度护航整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家战略重要承载地,广州市南沙区也是大湾区汽车产业的新高地。平行论坛现场,广州市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冷瑞华表示,在一系列战略赋能与政策叠加的推动下,南沙区正迎来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的历史机遇。汽车是南沙首个产值超千亿级的先进制造业支柱。南沙还是广州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混行试点区。南沙是开放合作共赢的门户之城,是政策红利叠加的发展高地,也是宜居宜业的未来之城。“南沙愿与各方一道抓紧‘十五五’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以开放合作凝聚发展合力,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共筑汽车产业新生态,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冷瑞华说。
中国汽车产业链全球化机遇未来可期
深度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中国汽车产业势不可挡。

对此,中金公司研究部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邓学判断,“十五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合作的新趋势将更加凸显。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将趋于成熟,头部品牌逐步确立;海外市场方面,全球区域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在全球车企电动化转型中,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机遇和投资机会值得关注。随着以新能源、智能化为主导的海外合作进一步深化,未来跨国车企与中国车企将更加频繁地聚焦于电动化平台和电动化技术的共享,中国创新也将成为助力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汽车产业的转型与变革,对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行业的同频共进、不断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汽车全产业链及相关行业也迎来发展机遇。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和保有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十五五”发展新能源汽车保险的意义不言而喻。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石合群认为:“保险可以赋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能推动汽车产业链的优化和整合,能助推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全球化进程,能践行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巩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优势。同时,保险也能够赋能车企提升车辆安全,助力降低事故的发生率。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当好风险管理者,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增添新动能。”

经历市场洗礼,中国车企也在以全球化、全链条的视角和格局,谋划更为长远的未来。“中国凭借市场规模、供应链体系、人才基础以及制度环境四个关键要素的全面优势,形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完整体系能力。”蔚来公司副总裁马麟说,“中国汽车已从多年前的跟随,逐步开始引领行业发展。蔚来也非常有幸参与到这个进程中去,努力成为推动中国企业持续引领的关键力量之一。我们坚信只有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在下一轮全球竞争中继续掌握主动权。”
技术自立+共赢出海 托举汽车产业未来
在本次平行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围绕“十四五”中国汽车产业成就以及对“十五五”的展望,在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副总编辑兼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的主持下,嘉宾们畅所欲言,贡献了诸多精彩观点。

董扬强调,“十四五”最突出的是“我们发现我们行”,从“十三五”跟跑,“十四五”并跑,且部分领域领先,中国汽车产业打破了过去对自身创新能力、发展速度的“不自信”。
随着汽车产业变革的加速,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的创新也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航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洪指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从模仿创新迈向自主创新与资源整合创新,核心技术能力显著提升;合作模式也在升级,形成了与国际零部件企业互补合作、整车与零部件协同创新的多元模式。
广汽集团平台技术院智能驾驶专业总师朱冰则表示,“十四五”期间,智能网联与智能电动深度融合,催生全链路生态优势,智能驾驶领域实现技术研发、产业协同、市场应用的全球领先。
面向“十五五”,董扬建议,要转变发展思维,以坦荡、共赢的心态看待国内国际竞争,摒弃“内卷”思维,追求生态共赢;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业出海避免单纯价格竞争,注重与国际社会共同发展。
杨洪同样表示,不能一味追求规模,要坚持质量第一,实现产品质量、经营质量、品牌价值的全面提升。要坚持长期主义,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践行“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出海策略,融入当地社会,成为当地公民,承担社会责任,实现技术输出与共享共赢。
冷瑞华也建议,在新能源汽车现有优势基础上,应居安思危,突破“卡脖子”技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推动汽车产业强势出海,借鉴日本海外发展经验,通过“一带一路”实现技术、就业与当地发展的共赢,避免单纯内卷竞争。
朱冰则表示,期待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从单点领先到全产业链系统性优势的根本性跃迁,构建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融合共生、全球规则共创的现代化汽车产业体系;攻克车规级高端算力芯片、基础操作系统等“卡脖子”共性技术;从成本价格战转向技术、品牌、服务、商业模式的全方位价值创造,实现中国汽车品牌全球跃迁。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