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促发展 这场圆桌对话“干货”满满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对话现场。人民网记者 任峰涛摄
人民网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王绍绍)11月18日,人民网以“数智深融 共启新程”为主题,在广州市南沙区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2025数字经济大会。
当前,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持续加深,要让数据真正发挥“乘数效应”,需要打通堵点、卡点,为实体产业发展提供智慧方案,促使产业效率提升、价值放大、创新加速。
在“数造新实体”:从“实践探索”走向“集成创新”圆桌对话环节,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数字科技与基础设施部主任时晓光表示,通过“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来打通相应的堵点,需要从制度、市场化供给和流通、全民数字素养能力提升三个层面发力。
“一个良好的生态,能把技术和场景集成串联在一起,需要政、产、学、研、用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时晓光认为,需建立两大协同机制:一是规则共建和标准互认的机制,由相关部门牵头产业界,共同制定数据领域最新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行业龙头企业、联盟协会等制定行业数据体系、数据标准和规则。二是强化场景牵引与政策激励协同,利用数据订单、试点项目和政策补贴,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推动技术持续创新;企业要把激励政策与自身转型需求结合,形成“政策赋能—技术创新—收益反哺”的良性循环,助力数据要素、AI等先进技术和理念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各环节。
数实融合需要政企协同,场景是企业创新的试验场,政策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这将有利于数字技术通过企业实践实现市场化落地。
“要让数据流动起来,包括政务数据和企业数据、个人数据,从而赋能市域经济发展,通过单点突破实现整体创新。”广州数据集团董事长钟勇表示,技术、场景、生态集成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需要协同推进。除了制定规则、标准,鼓励企业参与起到引领作用外,在发展与安全、区域与全局方面,相关部门要做好平衡工作。
“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传统建筑行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中建八局华南公司总工程师蔡庆军表示,技术创新、场景应用与生态链建设,这三者呈螺旋式配合关系,缺一不可。关于标准机制,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确保价值目标与生态链应用目标一致,避免技术无人应用;二是建立统一的标准、流程与接口机制,保障市场推进和应用的流畅性。
当前,我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鼓励人工智能与千行百业广泛深度融合,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具身智能正逐渐从理论迈向实践,从实验室走进现实世界,赋能产业发展,提高生产力。
“技术是核心驱动力,要将技术落到真正的场景中,找到商业化的价值。”京东集团具身智能业务部总经理郑小丹表示,利用好的技术解决现实场景中的各类问题,可以促进技术升级迭代,形成良性循环。要建立标准共识,加速产业升级;同时发挥牵引作用,带动企业各链条多方协同推进。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