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透过科普月,看到了什么(快评)

陈世涵
2025年11月15日05:4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从“科普日”到“科普月”,是公众的科学探索热情与国家对公民科学素养重视的一场双向奔赴。透过首个全国科普月,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时间扩容,点燃科普热情。50余万场重点活动遍布全国,超5亿人次参与“科普之光”活动……全月有活动、每周有主题,科普月让“一日之约”变成“持续相伴”,让更多前沿科技有了展示舞台,也让爱科学、学科学的社会氛围不断培厚。

  形式升维,培育创新文化。线下,通过人工智能、VR、AR等数字技术,让硬核科技披上趣味外衣,更好展现科技之美;线上,科普直播、情景剧、科学脱口秀等形式全面开花,精准覆盖更多人群。多样化、趣味化的传播形式,在无数人心中种下探索前沿、追求创新的宝贵种子,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主体多元,弘扬科学家精神。当上百位院士走进西部地区,当一线科研工作者讲述攻关故事,当科研院所开放实验室展示科研过程……故事化、场景化的科普方式,缩短了科研工作者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让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可感可及。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期待以科普月为起点,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让科普之翼越发有力,让科学之光照亮大国征途。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5日 06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