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科普之翼 筑发展之基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今年9月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施行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34家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构建大联合、广协同、高质量的科普服务体系。各地区各部门共组织活动50余万场,20余万个科普主体积极参与,300余万名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
突出价值引领,奏响时代旋律。各地各部门以科普实践为载体,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系列重要论述,举办科技成就展、专题报告会,开展科学家精神绽放校园行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科学家精神耀香江、科技馆里的思政课等系列主题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助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追踪科技前沿,展现科技魅力。大批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面向公众开放,1000余家高校星火科技馆面向公众开放,46家中央企业科协、96家企业科协联合会、225家国家级科技园区科协等开展4000余场开放活动,各类科技场馆、100余家全国学会开展分众化、普惠性前沿科普,广泛开展面向领导干部、企业家、青年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等群体的前沿科普,激发全社会对科技的关注与热情。
打造精品示范,引领科普风尚。各地各部门积极宣传推广优秀科普作品、科技案例、科普达人、科普阵地,集中推出科普新品牌、新模式,带动科普工作创新提升。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汇聚百余项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活动,推出系列科技成果转化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科普创新展品,带动科普工作创新发展。“科普中国”联动各方打造的“科普之光·首个30天大型网络展播活动”“2025科普中国在行动”触达超16亿人次,全景式展现各地科创科普成果。
彰显为民底色,突出科普惠民。科普与科幻、文化、艺术、旅游、体育等深度融合,科学之夜、科普市集、科普情景剧、“科普+非遗”等活动精彩纷呈,云直播、云看馆、短视频等广泛应用,以多元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各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打造“家门口的科普课堂”“流动科普百县千车万里行”“科学文化精品进边疆”等活动,深入基层、边疆地区,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5日 06 版)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