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第八届进博会上,非洲企业参展数量同比增长80%——

零关税,非洲国家热情拥抱进博(听在华外企说·我在这里,看见向上的中国)

本报记者 廖睿灵
2025年11月08日05: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塞内加尔企业展商谢赫(左)在向前来咨询的客户介绍产品。
  本报记者 廖睿灵摄

  观众在进博会上咨询了解来自非洲的辣椒产品。
  本报记者 邱海峰摄

  来自南非的展商尼古拉斯·德弗里斯向记者展示笔记本上记录的意向客户名单。
  本报记者 廖睿灵摄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一景。
  新华社记者 刘 颖摄

  扫码观看视频


  步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你能快速领略来自众多非洲国家的风情、好物。第八届进博会,是中国将零关税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后的首届进博会。中国支持非洲建交国用足用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政策,非洲企业参展数量同比增长80%。这场跨越大洋的“进博之约”,勾勒出中非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图景。

  

  咖啡、蜂蜜,品鉴非洲大陆的好滋味

  漫步“四叶草”场馆,能尝到多少来自非洲大陆的滋味?

  有卢旺达咖啡的醇厚,赞比亚蜂蜜的甜润,贝宁菠萝的香甜……展台上,特色各异的非洲商品滋味交织,色泽丰富,很受欢迎。

  在“四叶草”亚非产品专区一角,南非商品展台旁,不时有往来的参观者驻足、问询。南非展商尼古拉斯·德弗里斯频频从展示柜上拿起自己带来的几款酒,一边介绍,一边邀请客人品尝。

  这是尼古拉斯第一次来进博会,也是他第一次来中国。“展会开始前,我在上海转了转,这里人潮涌动、生活便利、消费热闹的场景,让我印象很深。”尼古拉斯说,“在我的国家,常住人口大约有6400万,仅上海市的人口数量,就差不多是南非的1/3。这意味着,我们很可能在这里找到新的市场。”

  同样第一次来到进博会的,还有来自塞内加尔的展商谢赫。他的展台上,摆放着花生精米、花生油料米和花生毛油几款产品。位于非洲西部的塞内加尔,花生种质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是西非地区主要的花生生产国。谢赫供职的SONACOS,就是塞内加尔一家主营花生及花生油贸易和销售的企业。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进博会。但此前,我们在中国其他城市参加过花生行业的一些博览会,促成了一些交易,我们和金龙鱼等中国的知名企业就有合作。”谢赫说,这次来进博会,就是希望能在更大的平台上推广其花生和花生油产品。“幸运的是,展会第二天,就已经有不少客户到我们展台洽谈,表达了合作意愿。”

  从谢赫所在的塞内加尔企业展台向东走,记者来到一处展示肯尼亚农产品的展台。这里陈列着来自肯尼亚的咖啡豆和牛油果,牛油果个大饱满、色泽鲜亮,吸引了不少人停留问询。

  肯尼亚是非洲大陆最大牛油果出口国。当地牛油果生长在赤道附近海拔1000至3000米处,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极高的果实品质。2022年,肯尼亚首批鲜食牛油果进入中国市场,肯尼亚成为首个向中国出口鲜食牛油果的非洲国家。也是这一年,中国商人戴海燕做起了肯尼亚牛油果的外贸生意。

  “早年间我们公司主要把中国的工业品出口到肯尼亚,2022年起,我们又开始把肯尼亚的一些农产品进口到中国。这几年,中非合作密切,给我们创造了新的商机。”戴海燕告诉记者,“今年参加进博会,就是来找生意的。”

  搭平台、建渠道,引入更多非洲好物

  在亚非产品专区中心位置,有一处挂着“湘遇·非洲好物”的展台。这里集聚了来自非洲多个国家的商品:马达加斯加的香草荚,香味扑鼻,沁人心脾;来自南非的茶产品,口感清香,不含咖啡因;产自马里的乳木果,衍生出面膜等护肤产品……

  今年6月,“非洲好物”品牌在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推出,受到消费者好评。

  “之前在中非经贸博览会上,我们带来的南非茶很受欢迎,一亮相就很快售罄。”湖南达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酋长码头”线下零售负责人胡俊鹏告诉记者,这款茶产品,在南非当地小有名气,今年引入中国市场后,已在线上平台和部分线下商超铺货。“今年来进博会,希望能把这些商品推向更大的市场,让更多中国消费者喜欢上来自非洲的好物。”

  本届进博会上,负责运营“非洲好物”项目的湖南雨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同13家非洲中小企业携140余款非洲特色商品亮相,除了“湘遇·非洲好物”特展区,还在湖南馆常设非洲好物专区。

  湖南雨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翼介绍,海外一些中小企业有不少充满特色的商品,但苦于渠道建设成本高等问题,过去较难进入中国市场。今年,进博会创新打造跨境电商优选平台,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大型供应链企业等共同构建联合服务枢纽,助力更多海外企业对接中国市场。

  搭建平台,打通渠道,连办八届的进博会,正推动更多非洲商品走近中国消费者。

  “在突尼斯,几乎全国各地都遍布橄榄树,橄榄油也因此成为我们的特色商品。”突尼斯驻华大使馆经济和商业顾问阿卜杜勒哈利克·杜卡说,连续多年参加进博会,突尼斯的橄榄油已成为不少中国消费者喜爱的“明星产品”,很多中国超市摆上了来自突尼斯不同产区的橄榄油。“很多突尼斯的中小企业通过进博会打开了中国市场大门,一些品牌在这里生根壮大,获得了更多发展机遇。”

  今年,来自卢旺达的安迪再度带着他的咖啡品牌来到进博会。最初,他仅装着一行李箱的咖啡豆来中国“试水”,如今,他出口到中国的咖啡豆体量,已按集装箱为单位计算。“期待在今年进博会上拿下更多合作。”他说。

  用好用足零关税,促成更多大生意

  无论新朋还是老友,提到为何来到进博会,很多非洲参展商会这样回答:中国市场大、机会多。

  一家来自赞比亚的蜂蜜公司,借由进博会的平台,产品出口量从2018年的不足1吨,增长到年均约20吨。一家来自上海的公司,最初从埃塞俄比亚年均进口一两个货柜咖啡豆,到现在,其年均进口货柜量已超百个。一家来自贝宁的菠萝商,在第六届进博会上亮相后,与多家中国企业达成合作,不仅形成了稳定的订单量,还吸引中国企业计划前往贝宁投资建厂,输出种植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在进博会,几句交流就可能促成一单大生意。”卢旺达驻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向记者分享了几个故事:去年进博会上,一家来自浙江绍兴的采购商品尝了卢旺达咖啡后,当场签署采购协议,将卢旺达的咖啡用于制作巧克力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多次在进博会亮相的卢旺达辣椒,与中国企业达成稳定合作,加工制作成辣椒酱等产品,十分畅销。基莫尼奥说,中非贸易往来间,不仅中国消费者品尝到了非洲大陆的新奇产品,非洲国家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切实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4年,中非贸易规模首破2万亿元,达到2.1万亿元。近些年,中国持续面向非洲国家扩大开放水平,推动非洲优质产品对华出口。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近期,中方宣布将零关税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

  “面对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中国对非洲国家实施零关税政策,将为我们提供更多机会,鼓励非洲国家生产更多产品,并向中国市场出口。”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塔费拉·德贝·伊马姆告诉记者,“中国对非零关税政策不仅是单向利好,更是合作共赢。中国的很多企业正在向价值链上游发展,在资源开发、初步加工、技术研发等方面下功夫,很多中国企业也在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建厂投资,这能实际带动非洲国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是真正实现双赢的好机会。”

  立足进博会,中非不仅迎来更多经济领域合作机遇,更将推动文化融通、民心相通。

  “如果你来尼日利亚看看,会发现我们不仅有很多优质的矿产资源、漂亮的纺织品,还是一个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的国家。”尼日利亚出口促进委员会执行主任阿耶尼·诺耶·帕特里夏对记者说,“中国向非洲国家实施零关税政策,支持更多非洲展商来到进博会,既为我们打开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也提供了两国人民增进了解的机会。我们期待通过进博会的平台,吸引更多中国朋友到尼日利亚投资、旅游,共创商机。”

(责编:岳弘彬、牛镛)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